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达州市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情况市场调查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食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长,而使畜牧业迅速占据主导产业。宣汉县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建国以来中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的第一个培育牛品种,经网上查阅资料对宣汉县蜀宣花牛的养殖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宣汉县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早在1992年即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养牛业的布告》,制定出台了支持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多年来始终坚持把牛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截至2013年底,全县牛存栏18.7万头,占全省的2.0%;年出栏8.4万头,占全省的3.2%;牛肉产量10293吨,占全省的3.3%。宣汉县已成为全省农区名副其实的养牛第一大县。

1、生产方式亟待转变

据调查,该县肉牛养殖小规模低水平的养殖方式比重较大,规模养殖场发展刚刚起步,大部分设施条件还较简陋,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生产经营持续性还难于估量。养殖户资金投入有限,加之环保意识欠缺,大多数规模养牛场(户)没有按环保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缺乏必要的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设施设备,粪便处理、污水排放不规范。

2、母牛养殖比较效益差一般情况下,母牛2岁开始配种繁殖,妊娠期280天,从配种到出栏屠宰加工至少要3年时间。据养牛户介绍,饲养一头母牛一年需要养殖成本5000元左右,一年只能繁殖一头犊牛。农村繁殖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但饲养母牛周期长,投入大,收益不高,这是我省肉牛生产发展的软肋。

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系统的养殖技术指导,饲料配方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新建成的规模牛场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现象更为突出,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养殖效益不好。普遍存在的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技术水平低,畜牧队伍自身建设滞后等问题难以适应肉牛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未完,全文共2545字,当前显示8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