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转变建筑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耿静

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重大变化。“增长方式”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效率,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相应地,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有新的更高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除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或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外,还应有如下要求:

1.1向农业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转变农业经济运行的情况要用综合目标体系来考察。这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资源和环境对农业发展的承载程度;城镇化进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程度;农业从业人员的增收幅度。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政治指标: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村民自治能力、农民个人的发展程度等。

1.2向农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荷兰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但其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人均创汇8万多美元,大大超过美国。我国不少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2005年每千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分别是日本、美国、法国的1.6、3.6和6倍,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还污染环境。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受技术壁垒的影响,虽然原因复杂,但与自身存在的质量、标准等问题也分不开。因此,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质量和效益并举的方针。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重视品牌的创立和质量安全,努力实现初级产品向终级产品转变,由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转变,由无品牌、少品牌向有品牌、多品牌转变。

1.3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由农产品市场决定,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将形成不同的产品结构和服务需求。以往,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现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已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供大于求的现象经常出现,这表明农业生产上存在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现阶段,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位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市场要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和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此外,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等功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


(未完,全文共3559字,当前显示11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