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深圳福田“两新”组织党建新路

深圳经济特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深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办公室

一、相关概念

(一)‚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也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指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国内公民私人、港澳台商、外商全部所有或绝对控制的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形态,主要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商经济控制企业、港澳台经济控制企业、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非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等。新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民间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也是我们党在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二、深圳经济特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概况

(一)深圳‚两新‛组织的发展概况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两新‛组织发展较快。截止2010年底,深圳共有私营企业30.96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5.78%,注册资金8577亿元,占全市企业注册资金总数的76.38%,民营经济实现增长值2510.56亿元,占全

1市gdp的26.5%,民营企业纳税总额980.5亿元,占全市企业纳税的5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向社会提供了超过500万个劳动就业岗位,占全市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80%,成为深圳市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各种新社会组织在深圳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截止2010年底,深圳市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411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两新‛组织数量不断增多,资本规模不断增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推动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二)深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概况

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深圳‚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也逐步发展起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星组建到大规模建立、从零散管理到整合规范管理的艰苦探索历程。1985年,深圳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党组织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党支部建立,标志着深圳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组建党组织的尝试进入实质阶段。1988年9月,深圳市个协党支部成立,标志着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开始。1995年4月,市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了深圳市总商会民营企业党委,统一管理全市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此举被当时中央统战部等部门领导称作是一个‚创举‛。1996年,深圳又在市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个体劳动者协会党委,统一管理特区范围内个体工商户党组织和党员。2003年6月,市委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与市总商会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2009年12月,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更名为中共深圳市委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简称为市委两新组织工委。随后,区委相应成立了区委两新组织工委,街道成立民营企业党委。目前深圳全市已形成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一体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截


(未完,全文共13537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