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某某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考

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蓝雄现

论文摘要:本文略述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全文分三部分:

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二、生态环境系统是生产力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体系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生态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发展,和谐共进的问题。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人口不断增长,需求日益增加,生产力突飞猛进,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因为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总是要在一定生态环境中进行。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当的结果。

一、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环境是指作用于人类的所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人类或生物集团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共同构成的生物——环境复合体的总称。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对象,如土地、森林、草原、淡水、矿藏等。同时,生态环境又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生态环境也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条件,如经过地球大气层选择和吸收的阳光、特定质量的空气和水源,作为旅游资源的名山大川,作为天然基因库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等。可见,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系统,称为生态环境系统。它是由生物及其环境所组成的系统,简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不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冲击的条件下,它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维持自身的正常运动。当受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冲击,违反生态规律,旧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新的平衡又建立不起来,那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包括内部结构的平衡、各生态群落之间的平衡和生态群落与它的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结构和能量输出输入之间的平衡。生态系统长期受到破坏,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人类出现以后,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介入,打乱了自然界原有的秩序,纯自然的过程就变成了自然——社会过程。自然——社会过程的产物,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是如马克思所说的“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这就是所谓的“第二自然”或“人工自然”。生态系统的性质也由此发生了变化,由自然生态系统变成自然——社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人类改造自然,利用一部分自然物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必然对其他的自然物及其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由于生态环境后果与生产者的利益关联不太直接,因而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掩盖而不被人们注意。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主要只注意到最初的最显著的结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正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最终要达到使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理论上我们很明确,生态环境一定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要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社会经济,又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不论何时何地,一定要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认真做到人与自然统一,建设和谐社会。


(未完,全文共7331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