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大力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近年来,米脂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发展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大户为抓手,不断调整、完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合理布局,推进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至“十一五”末全县大家畜饲养量达到1.73万只,较“十五”末增长15.6%,羊子饲养量达到23.83万只,较“十五”末增长-0.06%,生猪饲养量达到4.86万头,较“十五”末增长-0.07%,家禽饲养量达到70万只,较“十五”末增长20%。全县肉蛋奶的产量分别达到467吨、2943吨、1222吨,分别较“十五”末增长1.34%、69.3%、-25%,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达到20.3kg、12.8kg、5.3kg。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36亿元,较“十五”末增长38.6%。发展现代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7年至2009年,全县动物防疫工作获的全市评比第一名,2010年,全县畜产品安全获全市评比第一名。

一、畜牧业发展的特点

1、规模化养殖渐成主体

2006年米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米脂县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科学化饲养、政策性扶持、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每年在各乡镇新建2个养殖专业村,10个养殖大户,促使畜牧业生产结构由分散型不断向规模型转变,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全县已有养殖专业村72个,养殖大户390户,如桃镇牛沟村、印斗镇对岔村、桥河岔高家沟村年生猪饲养量都超过1万头,养殖户和养殖业收入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收入的70%以上,年出栏生猪、牛、羊、家禽占全县年出栏总量的65%。畜牧业发展不仅带动了饲料、兽药、加工、冷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10多万农民参与畜牧业发展及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我县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科学化饲养、政策性扶持、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并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以东区抓生猪、西区抓羊子、北区抓笼养鸡、城区抓奶牛为重点,全县涌现出了一批养殖专业村和养殖大户。郇家河、天花界、白兴庄、惠家沟等村成为我县白绒山羊良种养殖基地村。郭兴庄乡郇家河村全村在家人口——人,2010年饲养绒山羊达——只,存栏——只的养羊户有——户,——只以上的养羊户有——户,且羊子平均产绒在1斤左右,养羊纯利润达到——万元。桥河岔、十里铺、杨家沟、桃镇等乡镇的生猪养殖发展势头强劲,桥河岔乡七里庙村全村现居住102户,366人,2010年全村出栏肉猪8342头,收入258万元,占大农业收入的82.5%,占总收入的53.5%。沙店镇近年来狠抓笼养鸡建设,是全县笼养鸡“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010年全镇笼养鸡存栏达25万只,养鸡户遍及全镇31个村,君家沟、高家圪崂、张坪等村的笼养鸡存栏都在2万只以上。沙店镇高家疙崂村,全村有人口490人,现住人口230人,规模笼养鸡养殖户就有18户,笼养鸡收入达到280万元,按全村人口算,人均收入5714元;按现有人口算,人均收入1.2万元。截止2010年底,全县建成养殖专业村72个,养殖大户390户。

2、布局结构得到优化

根据我县地域特征和基础优势,县政府确定以东区抓生猪、西区抓羊子、北区抓笼养鸡、城区抓奶牛为重点综合5个产业发展优势区,全市呈现出猪羊禽三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改善品种结构、提高养殖效益,我县先后引进了长白猪、大约克猪、白绒山羊等优质高效畜禽良种,生猪、羊子、禽类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90%、80%,养殖效益显著提高。


(未完,全文共4776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