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平邑金银花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共平邑县委平邑县人民政府

值此首届中国金银花节暨金银花高峰论坛举办之际,我谨代表中共平邑县委、平邑县人民政府,就我县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和介绍,请与会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客商嘉宾提出宝贵意见。

一、平邑金银花产业现状

金银花产业是我县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平邑县作为国内道地中药材金银花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县16个乡镇、90%以上的村庄栽植金银花,金银花的种植分布面积达65万亩,年产干花1500万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首位,是全国最大的正品金银花主产区和贸易流通集散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金银花之乡”等称号。

回顾和总结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平邑金银花栽培历史悠久,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据清朝光绪二十二年编撰的《费县志》(平邑县原属费县辖区)记载:“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辄获厚利,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由此可知,平邑金银花至少已有200余年的栽植历史。

此后,随着时代变迁、岁月更迭,平邑金银花也历经沧桑、经久弥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解放前,全县金银花年产量不足10万公斤。建国后,金银花产量逐年增加,因质量上乘,被国家列为主要生产基地。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以粮为纲”等政策的影响,我县金银花曾出现过两三次“栽了刨,刨了栽”的现象,到1966年总产量仅有20万公斤。“文革”时期,毁花种粮倾向更甚。1980年后,全县普遍推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花随地走,谁栽谁有”,加上研究推广了新的栽培管理技术,使老花墩更新复壮,新花墩迅速增加,年产量大幅增加,到1985年达15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特别是2003年“非典”过后,平邑金银花声名大振,临沂市人民政府和平邑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意见或措施,全县金银花生产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2010年全县金银花总产量达到1500万公斤,比1985年增长了9倍。

(二)平邑金银花品质优良,备受各界推崇

平邑金银花花蕾肥大,色泽纯正,味道清香,有效成分含量高,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达到或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要求,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质道地中药材。据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等单位1984年化验,平邑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平均5.8%,最高达6.7%;挥发油含量0.18%,而异地同类产品仅为0.02%~0.04%。为此,先后被农业部评为“中国中草药金银花优质产品”,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平邑金银花”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邑10万亩金银花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的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多宝集团、哈药集团等国内知名医药、食品企业,先后在平邑县建立了多处金银花生产基地。

(三)平邑金银花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惠及全国


(未完,全文共7109字,当前显示12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