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导读心得(一国两制)[合集5篇]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实践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2、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象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

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要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基本内容。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形成过程:

邓小平首先提出,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2)、回归历程: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1)、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船遇风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到《中葡和好通商条约》。(2)、回归历程:

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未完,全文共4559字,当前显示13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