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经济适用房相关分析

浅议我国经济适用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偏热,通货膨胀,房价飙升,远远超过人们的收入,以至绝大多数人无法购买自己的房子,甚至连租房都已经困难,经济适用房制度也越来越重要。经济适用房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相关实施存在着种种问题,也未能发挥它理想中的作用,各种不可控因素及灰色地带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社会的种种不利因素及解决经济适用房问题,找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经济适用房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关键词:经济适用房

现状问题解决方案政府政策

完善制度

引语: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它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另一种出租为主的住宅政策称为廉租房。

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是伴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应运而生的。住房制度改革总体上经历了由政府直接调控和非商品化为基础的住房福利分配政策模式向政府间接调控和以商品化为基础的政策模式转变过程。传统的城镇住房制度是一种以国家和企事业单位通包、低租金为特点的实物福利分房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与计划经济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福利分房制度排斥市场机制对住房投资、分配、流通、消费的调节作用,存在很大弊端,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其弊病日益明显。因此,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构建新的住房保障制度。从80年代的探索试点、全面实施到90年代的综合配套改革,再到最近几年对经济适用房管理体制的完善,基本上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推动了我国住房机制改革和转轨,弥补了市场上低价位住房供应的空缺,调整了国家的住房结构,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住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可以看作政府对中低收入阶层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是为了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居民的住房公平而实施的,只是这种再分配不是直接的,而是附加在住房上的。同时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兼有调节住房资源分配、调节住房供需结构、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作用。

一、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的现状

第一,入住者并不是低收入者。经济适用住房是面向特殊的消费群体,即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性住房。因此,如何确保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或租赁对象是低收入的家庭,是保证该制度本意实现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界定低收入家庭,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尚未明确。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销售对象失控的问题,很多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者,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低收入人群。

第二,房价太高,低收入者买不起。有些开发商,得到了政府的政策优惠却没有提供低价位的住房。有资料显示,在目前城镇商品房成本构成中,通常土地费用占15%~20%,建筑成本占40%,税费占30%~35%,开发商利润在15%~20%左右。据此测算,一般地段经


(未完,全文共6115字,当前显示13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