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业废弃物在非耕地设施中的利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仿生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摘要:仿生材料是材料学科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环境材料的研究现状,指出环境材料的合理应用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仿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净化环境的观点介绍了仿生材料材料的主要研究研究现状及其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并展现与生态环境协调的材料和系统的构思。关键词:仿生材料、环境材料、环境保护前言:

材料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自然资源来制造成有用物件的物质[1],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材料科学家把材料科学与工程定义为关于材料的组成、结构、制备工艺与其性能及使用过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开发及应用的科学[2]。长期以来,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提取资源,再大量地将废弃物排回到环境之中的恶性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在材料设计时很少注意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此恶性循环的承受能力。基于此,曾汉民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设计与自然资源密切关系的模式[3],它充分反映出材料的设计、应用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协调。他认为化学组成、物理结构是材料的2个基本要素,决定了材料的性质、使用性能和制备工艺。同时,这些因素与环境及资源都紧密相关且相互作用。

所谓生态材料(eeomaterials)系指从生态学角度构思与环境协调的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急速增加,大量废弃物及有害物的排出,使周围环境、地球环境日益恶化。21世纪世界人口将突破100亿,为了解决资源和环境的协调问题,必定要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中反映环境意识[4]。

在环境材料中有一类是仿生材料,它指模仿生物的各种特点或特性而开发的材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动物与植物,他们都属于生物的范畴。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理想的无机或有机材料通过组合而形成,例如能够跳动80年都不停止的人类心脏,几乎不发热量的冷血昆虫。从材料化学的观点来看,仅仅利用极少的几种高分子材料所制造的从细胞到纤维直至各种器官能够发挥如此多种多样的功能,简直不可思议。因此,仿生材料学的研究内容就是以阐明生物体的材料构造与形成过程为目标,用生物材料的观点来思考人工材料,从生物功能的角度来考虑材料的设计与制作[5]。但是迄今为止该学科未开拓的领域和未解决的问题非常之多,可以认为仿生材料学的学科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

1、生态材料的仿生领域1.1仿自然材料

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生物经数亿年以上的进化,迄今已具有最适宜的结构。由生态材料的观点考虑,这些生物消耗适度物质和能量而生存,能适应环境,当其主要功能丧失后,转变为夭然存在的材料。如树苗吸收太阳的能量、水分、co2及土壤中的养分成长为树木。树木死亡后细胞木质化、心材化便得到可再生的资源,其材料化过程耗能430kwh/t,要比炼铝的17000wh/t和炼钢的2700wh/t小得多,而且废木料燃烧时放出的热能可再利用,在自然界中废木料经细菌作用可再循环。木材和人们关系密切,因它具有高绝热性、容积比热大可调节室内气温;它的近表面的微粒子状物质的扩散反射,能很好地吸收紫外线,反射率低适应人眼的视觉;此外它为多孔性结构,含有水分和空气,而内部的空气层有吸音和隔音性能。

又如日常接触的土壤具有许多优异的功能。土壤是支撑动、植物活动的结构材料,具有通透空气和水并保持它们存在的功能;土壤中存在荷电物质故有离子交换功能。


(未完,全文共6359字,当前显示14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