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婺源县生态建设的新思路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

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滕伟新

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温家宝总理指出“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殷殷嘱托,“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发展”的实践。婺源作为鄱阳湖上游的一个县,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投入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去。

婺源河流属饶河源头,为乐安河上游。星江河是婺源的母亲河,她与我县其他支流汇合一起,蜿蜒500余公里最后注入鄱阳湖。婺源要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科学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城乡协调的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繁荣稳定的生态社会体系,确保鄱阳湖上游的生态安全。婺源应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机遇,寻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发挥婺源的生态与文化优势,推动婺源经济社会各方面又好又快发展。

一、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婺源,位于我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人口34万。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其基本优势是:

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

1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美誉。自唐至清,全县共出进士552人,历代文人留下著作3100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朱熹、詹天佑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中外;历史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徽剧、傩舞、徽州三雕(石雕、砖雕、木雕)、歙砚制作技艺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坑、汪口村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彩虹桥、汪口俞氏宗祠等三处13个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生态优美,物产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

2、5%,有自然保护小区193个,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6000多株。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境内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良好的自然条件蕴育了众多地方特产,其中红、绿、黑、白“四色”特产(荷包红鱼、绿茶、龙尾歙砚、江湾雪梨)享誉古今。

3、区位凸显,交通便捷。婺源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分布有黄山、三清山、庐山、武夷山、千鸟湖、鄱阳湖、景德镇等名山、名水、名镇。一小时内有黄山、景德镇和衢州三个机场,景婺黄(常)两条高速公路(江西段)2006年11月正式通车,京台铁路(经过婺源)列入国家规划,婺源正成为江西对接长三角的前沿。

4、资源优越,产业良好。从发展旅游看,婺源“青山、秀水、古树、田园、英才、文脉、民风、民俗”八大资源;从发展茶产业看,良好的生态、适宜的气候、优良的土质、传统的习惯等,都为打响“茶乡”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林业发展看,全县人平有10多亩山地,

2有丰富的竹木积蓄量,国家公益生态林也在逐年增加补偿标准,只要科学经营,有序利用,就是用不尽的“绿色银行”。还可以发展中药材、种花果、开发观农业等。

5、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婺源是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和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沿袭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邻里和睦相处,百姓安居乐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额信用贷款等政策惠泽千家万户,全县呈现出平安和谐的社会现象。

二、婺源策应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了一定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婺源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资源保护取得实效,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在:


(未完,全文共4873字,当前显示14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