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风教风学风

文/李阳阳(11级农生院)

今之三风,历史之淀

校风,是风尚,是全校师生形形色色的精神风貌;教风,是教制,是老师用满腹才华凝结成的治学良方;学风,是学姿,是学生对知识的奋力追逐。如今的校风、学风、教风,经过无数次日月星辰的洗涤,世世代代学人血液的凝集,以及屡屡时代变革的砥砺,不断积淀,成为精华。

古代,万世师表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制,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精神风貌及“学而时习之”的学道。这种儒家风尚,或说它化作一本经典——《论语》,流传至今,为世人传诵;或说它深深融入到中华人民的骨子里,为历代学子所继承,其中的精华,虽然曾有过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抨击,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生生不息。在如今“义务教育”“专业性教育”的教制,“及时复习”的学姿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中,儒家经典依然保持着应有的姿态屹立。

近代史里,北京大学学生为维护国家主权,彻底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剥削,所发起的至今仍被传诵的五四青年运动,使全国人民高举起“民主科学”、“新民主主义”的大旗。如今,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仍勉励着各校师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甘于奉献,成为校风、学风和教风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的六十甲子中,牛胰岛素在特殊的时势下成功合成,袁隆平院士开创出水稻高产之路,王选教授主持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全球的华文报和印刷出版业引发了一场革命。隐藏在其成就之后的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已成为各中小学、各高等院校所崇尚的精神风貌,无论是在校风、学风还是教风中。

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清华学堂章程》)。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就这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继承下来,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的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也成为百年来清华面向社会的精神风貌。

“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继往开来”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西南大学将此继承发扬,并以之训,引领全校师生风尚。可见其三风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积淀。

历史的长河,总是这样不断沉淀着教育中的精华,不断为校风、学风、教风铸就着基奠。而今之三风,在时代的发展中汲取精华,引领起全校人的行为规范。

今之三风,中外相融

魏源曾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上、工业上应当这样。其于教育上也应当这样。


(未完,全文共3938字,当前显示11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