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

张文魁: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

2012-03-08“毒药”还是“良药”。

由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一份报告,再度引发对国企改革的热议。

世界银行在其网站公布了报告全文,其中结构性改革部分由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ardohansson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共同负责。我们对张文魁进行了专访,他就为什么要改国企、如何改革国企一一作答。

在张文魁看来,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能回避。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整体出售,而大企业和特大型的企业应该实行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

而对于一些自然垄断、关系国家安全、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承担普遍性服务的国有企业,暂不适宜产权改革,但应该着力于加强政府监管和改善公司治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不过,张文魁也强调,国企产权改革的前提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要跟上,比如透明度和问责制。

现在的国有经济不是“全民所有”,是“全民没有”

效率低的国有部门以相对低廉价格获得更多资源,对效率高的民营部门获得资源形成了“挤出效应”。而现在的国有经济不是“全民所有”,而是“全民没有”。

主持人。很多观点认为,这几年国企改革在市场退出和整合兼并方面停滞,在这方面您怎么看。

张文魁。首先对国有经济应该有一个清醒正确的判断,这是制订国有经济改革政策的前提。现在有些机构或者学者的判断就是,国有企业效益搞得好,为什么要改呢。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改革的必要性不大,至少改革的紧迫性不强。

但我通过大量研究分析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国有企业与十年前相比的确更好,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世纪末的改革红利和本世纪前几年的重化工业景气带来的;而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总体而言差距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国际上最通用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采用roe(净资产回报率)指标来衡量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的数据来算,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明显地低于私营企业,也低于外资企业。2003年的时候国企和私企的这个指标还差不多,私企13%,国企12%,2007年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略微高于15%;民营企业已经是23%了,非常平稳地上升,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稍微有点下跌,但这两条线差距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是采用tfp(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衡量效率。几乎所有经得起推敲、具有引用价值的研究都显示,国有企业tfp的全要素生产率远远低于私营企业,过去30年国有企业tfp年均增长大概1.5%,而私营企业是4.5%。无论是roe指标,还是tfp的指标,在过去十年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最快最明显的时期,都远远低于私营企业。尽管过去十年是国有企业盈利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实际上盈利集中在少数具有所谓“市场力量”的企业,

11.5万家国有企业目前的亏损数达到1/4以上,而《国有资产统计年鉴》2008年之前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亏损面达到40%以上,这里面有统计口径不一样的原因,但是现在统计口径调了之后也是25%以上

而民营企业的亏损10%多一点,10%亏损率在市场经济当中是正常的。

当然,有些学者也会强调国企效率较低是因为国企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我个人非常重视这些争辩,并努力寻找这方面的系统的、有力的证据,但是很遗憾,我所能得到的所有分析都是零碎的、不具备引用价值的。我个人承认这方面的因素,但这个因素并不足以推翻上述判断。主持人:过去几年国有企业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未完,全文共6435字,当前显示14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