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一片争议声中的北京市烟花爆竹禁改限

一片争议声中的北京市烟花爆竹“禁”改“限”

案例摘要。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沿袭了近千年的民间习俗,已成为过年约定俗成的表情达意的形式。2005年春节,实行了12年的《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再度受到挑战。是禁还是放一时众说不一,2005年在一片争议声中,烟花爆竹在京开禁。

背景资料

2005年,尽管春节前北京市政府再三提醒市民遵守“禁放”法规,但除夕夜京城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让这座城市在硝烟中迎来鸡年初一。

“我们小时候过年,从一进入腊月23就开始了放鞭炮。这浓浓的年味一直留在我心里。”大学毕业分配在北京的37岁的王晓辉从事律师已有15个年头,除夕夜,他带着夫人和儿子在明令禁止的东直门外点燃了一串200头的爆竹。

记者看到,和王晓辉一起的还有不少的“民间解禁”人士,有老人、孩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其中不乏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2005年春节,实行了12年的《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再度受到挑战。

“禁放”法规严肃如山,而民间解禁呼声日益高涨。如何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传统,尊重民族情结,同时又维护法律的尊严,已成为执政面临的新难题。

浓郁的民族传统在限制与冲击中黯然神伤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沿袭了近千年的民间习俗,已成为过年约定俗成的表情达意的形式。不少人觉得,没有鞭炮声就不能算是过年。

“在爆竹声中,才能体味过年的滋味,这是咱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北京街头一位姓孟的中年人说。他告诉记者,除夕之夜他们全家在属于禁放区的居住小区内燃放了烟花和爆竹。

然而,在人口密集的都市,由于不规范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炸伤、火灾、污染等许多负面的影响。为此,1993年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在起初大约3至5年中,由于执法力度大等各种原因,春节北京几乎不闻鞭炮声。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春节联欢会,包饺子。然而,最近几年,不能放鞭炮,庙会也没有了原来的样子,很多人都在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冷清。

中国文联副主席郑一民介绍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应该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狂欢节。在农业社会中,春节正逢秋收冬藏之后的农闲时节,是供大家欢庆、为新的一年祈愿的日子,人们为此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春节也成了不少民族民间艺术丰沃的土壤。民间有一首曲子这样唱的:“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窜。”以往过年的热闹和魅力自是不言而喻。

但这样的热闹现在已经很少见。20世纪90年代,出于环境、安全等种种考虑,广州在全国率先颁布燃放烟花爆竹“禁令”,随后全国大中小城市群起效仿,中国城市的春节在十几年里在“无声”中度过。

郑一民说,对文明生活的追求越彻底,对传统的清理就越干净。这种“干净”最终导致了传统年节的空洞和寡淡。


(未完,全文共3752字,当前显示11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