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四个一拓宽##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一道很不容易破解的难题。我县经过几年的摸索,大胆创新,立足实际谋发展,面向市场闯新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峰回路转,稳步推进,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去年经营收入突破了600万元,成为县域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并先后荣获全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等称号。我们的作法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即:出台一项好政策,找到一条好途径,培育一个好市场,建立一套好机制。

一项好政策:政府“点火”,群众“添柴”

事业也好,产业也罢,最大困难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几年前,在各类文艺团体、文化事业单位捉襟见肘、求助无门,政府又不愿投入或无力投入的情况下,我县直面困难,积极应对,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的决定》,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建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并明确规定各乡镇财政也必须设立2至3万元文化专项资金。

别小看这小小的20万元,它实际是县委、县政府为繁荣全县文化事业,而抛出的一个“火种”。有了这个“火种”,我们就开始了精打细算的运作,用它搭建了一个又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繁荣的舞台,把蕴藏在群众中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了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聚效应,一下子就让##的文化市场变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起来。2003年春,我们仅仅动用了专项基金中的5万元,推出了“爱我##、兴我##”系列文化活动。参加精品文艺节目调演和民间艺术大展演的单位多达82家,创作编排的节目达312个,直接参与演出的群众8000余人,汇演24场次。汇演中推出的##采茶戏《梆儿声声》,被市文化部门选送参加首届国际博兴小戏艺术节,囊括了剧目银奖、组织奖、编剧奖和演员表演奖等四项大奖,先后公演20多场,并在首届江西小戏小品大赛中获得特别奖,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靠着这种政府“点火”、群众“添柴”的运作思路,2004年一年,我们先后举办了各类群体性文艺演出40多场,送戏下乡70场,放映电影1068场,不仅极大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让##的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展示了新的魅力,找到了新的舞台,为全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条好途径:筑巢引凤,借鸡生蛋


(未完,全文共3075字,当前显示9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