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河流黑臭的原因及机理

所谓黑臭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是由于水体缺氧,有机物腐败而造成的。水体黑臭的直接原因是由于do不足造成的,而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源。

有关河流黑臭的原因,lazaro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气分解。认为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缺氧环境,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臭味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致使水体黑臭。rommano在1963年指出表征水体黑臭的指示物质是由放线菌在有机污染物存在下所产生的乔司脒、萘烷醇类和2-mib,而乔司脒的浓度可以定量描述水体黑臭的程度。

1黑臭的原因1.1水体有机污染

城市河流不仅供水,同时也已成为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场所。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河流中有机碳污染物(cod、bod)、有机氮污染物(nh3-n)以及含磷化合物负荷不断加大。有机污染物在分解过程中耗氧大于复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有臭气体如甲烷(ch4)、硫化氢(h2s)、氨(nh3)等逸出水面进入大气使水体发臭。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蛋白质、油脂、氨基酸、酯类等。

这些物质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废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co2和水等简单无机物,同时消耗大量的氧。除此之外,当水体中受到有机碳与有机氮以及有机磷污染物污染时,无论其中是否有充分的do,在适合的水温下都将受到好氧放线菌或厌氧微生物的降解,排放出不同种类发臭物质,引起水体不同程度的黑臭。

在《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一文中,认为造成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是有机污染日益严重,黄浦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

1.2氨氮、总磷污染

生活污水中各种有机还原氮磷物质在水体中缓慢的好氧降解,导致水体do降低。含氮有机物降解的耗氧远大于碳有机物降解的耗氧,氮磷物质与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一起参与耗氧过程,使水体中do降低,导致水质恶化,发黑发臭。

《影响珠江广州河段局部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剖析》一文中,从污染物耗氧、污染物降解能力、水体氧平衡和水文条件等方面剖析这种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广州河段水污染控制的有效途径。指出珠江广州河段do低,局部水体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h3-n太多,大量消耗水中的do所致。据nh3-n耗氧实验结果,广州河段研究断面nh3-n平均耗氧系数为3.3。因此,目前的河水要增加1mgdo,就必须减少0.303mgnh3-n,可见降低nh3-n的浓度对提高河水的do至关重要。

1.3底泥以及底质的再悬浮

城市河流污染的特点就是不仅是其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而其底泥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水体中的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积在河流底泥中,某种意义上,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一。大量的污染严重的底泥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从而向水中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导致河道水体常年黑臭;大量的底泥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繁殖的温床,在这些微生物中,放线菌和蓝藻类对水体黑臭贡献最大。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污泥,由于水流的冲刷、人为扰动,大型工程的建设以及生物活动均能引起底泥再悬浮。悬浮于水流中的底泥颗粒本身对水体也起着致黑的作用,应太林等研究得出悬浮颗粒物中主要致黑成分为易被氧化的硫化亚铁和硫化亚锰,即本身有颜色的则参与致黑。1997年应太林等还对不同扰动下底泥再悬浮对苏州河黑臭的影响研究中,得出随着扰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剧河流水质的黑臭程度。

1.4水体热污染


(未完,全文共5724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