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妥善处理好涉军群体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利益格局在不同层次进入调整,特别是在城区,现实的、历史的矛盾纠纷交织在一起,群众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进入一个突显期。我到镇工作两年多来,接触各种各样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解决了一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感触颇多。现就当前处理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当前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两年多来,我接触各类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60多起,成功化解40多起。综合分析这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类型多样化。主要有四类:一是由项目建设征地引起。如:32米大道建设工程、教师经济适用房、县检察院刑侦大楼、锦绣花园、金山花园、高山造福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拆迁改建引发的。如:原农机公司、原物资公司、原木材公司、原金刚砂厂、教堂、原酒厂等地方拆迁,由于产权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三是历史遗留和政策调整造成的。比如返销粮问题、县供销社用地出让新建后的采光权问题、**幼儿园等。四是其他信访事件。比如**村交通事故赔偿上访事件等。

2、趋向群体化。所调处过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中,明显感觉到所涉及的范围在扩大,人数在上升,涉及人数在百人以上的就有10起,比如原农机公司、原酒厂、教师经济适用房等土地纠纷,群体上访到县时有发生,也有到省、市上访,今年还发生了2起进京上访事件,给我县各方面工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1务型转变的转型时期,政府从行政指令向服务转变。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我们政府和群众之间还需要调整、磨合过程。特别是目前群众依法办事的观念还不强,错误地认为政府的“软肋”在于“怕上访”,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所以促使了“小题大做”和“借题发挥”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增多。甚至一些涉法涉诉已判决的案件,当事人采取越级上访、缠访等过激行为,以图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3、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不够。目前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特征是纵向联结模式,一个个相对独立,各有各的政策,各管各的,相互之间几乎是“条块分割”的局面,造成了工作无法形成合力,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措施不力,对矛盾预防和调处不到位。有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出现后,又过分依赖政府协调,甚至直接把责任踢给政府,造成了矛盾的积淀。


(未完,全文共3278字,当前显示9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