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竞争选拔公推公选演讲稿

公推公选,是维护公平的利器还是另一种潜规则

河南省固始县在2008年全县选拔正科级干部和县局级干部任用中,大胆地采用了公推公选方式。这种听起来较之以往更为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在名单确认公布之后即引发网络热议,许多网友纷纷以“世袭”、“继承”、“官二代”等词形容这场标榜民主和公平的选举。其原因究竟为何,需要我们仔细探究。

公推公选,即“公开推荐、公开选举”,是在较大范围内通过自我推荐和民主推荐,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干部人选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考核评价,择优遴选,经组织考察,按法律或规定程序任命的一种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而固始县的公推公选之所以受到多方质疑,“集中地任用”是公愤的焦点。12名新任乡长中,被证实基本都是官员之后以及县里两大房地产老板的亲戚,而且有三人是80后,如此敏感的人事安排,居然不考虑社会影响集中“批发”。一年时间里,12名“官二代”相继走向乡长职位,短时间内如此集中扎堆化,无论谁听到,都会发出权力世袭的质疑。这样的非正常扎堆化现象,极可能是在违背程序正义下“暗箱操作”。固始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辉回应,网上所揭露的有关其任职人员家庭背景的情况基本属实,“但是他们都是符合程序,经过大范围的公选后出来的,他们具备了当选的条件,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了么。”既然周部长如此说,我们就先研究一下固始县的公推公选程序是否真正公平,真正值得符合吧。

这次公推公选工作设置了自荐、公开推荐、面试演讲加投票推荐、组织考核、常委票决5个程序。从该县组织部长公开的公选程序来看,似乎比较到位:先是自荐,然后是公推筛选,最后再确定。但是稍加细看就会发现,程序正义在公选的第二步遭遇非正义行使:县里处级、正科级干部以上还有老干部代表300多人投票,从自荐的270多人中推选出来60多人。试问,投票人中为何不见群众代表。为何清一色干部成员。更何况之后一轮的投票也仅有县委常委50多人参加。手握裁决权的是清一色的官员,而最终的任用者正同这些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有资格投票的官员还包括老干部代表,从选举结果看,当选者恰恰有原人事局副局长之子,有原电业局向某之子、县广电局书记之婿。如此瓜田纳履、李下整冠的举措,当然让人浮想联翩。普通百姓不能够参与进来,缺少应有的话语权和发言权,我们自然也就不能认为它能够全然反映了民意。对比湖北省2009

年公选干部的考试,39位评委中,有9位是由领导干部或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评委,另外30人则是大众评委,大众评委打分将占面试总成绩的20%。30名大众评委中,10人是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0人是应试者报考单位的干部职工,10人是报考单位所服务的对象。由此看出“民意”在固始县的选举中还是相当缺失的。假如推选过程不全是官,有一定比例的民众代表,其结果就不一样,社会反映也不一样,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公平。


(未完,全文共5324字,当前显示11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