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走出去”

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的立国之本,而快速提升中国主要制造行业实力的最有效方法,是与欧美国家的行业领先企业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合作。欧美公司参股中国企业比比皆是,而中国企业参股欧美大公司却屈指可数,如今这种局面可能改变。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进出口占gdp比重高达67%。但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位置却堪忧。业界有一个描述产业配置模型的微笑曲线,它的前端是核心技术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中端是零部件的加工、组装,装配,后端是销售和品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企业集中在中端,前端的技术与后端的品牌和销售通道基本掌握在美、欧企业手里。中国企业的利益被前后两端往下压,挤在了低价值的中端。

中国以无数的打工仔,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以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和原材料,以过度透支的环境为代价,生产了全世界大约30%的商品。但是,我们只获得了全球同类商品价值1/5的收益,我们实物产出的份额与获得价值的份额严重地分离。现在的微笑曲线已经深深地凹下来了,不是微笑,而是苦笑了。设想一下,以中国这么大量的劳动人口和产业水平,怎么可能全都从事品牌,从事研发。我们所希望的是能够让中国的要素资源均匀地分布在产业链的前中后端各个位置上。中国不可能不制造,只是目前这种低端制造持续下去的结局是很可怕的。

对外参股是“走出去”的高级阶段

多年来,我们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开始时是用合资建厂来实现技术转移、引进品牌,结果是外方一旦合资实现盈利就要独资。而市场换技术也成了一厢情愿的泡影,结局是换来了落后的技术,反而丢了自己的市场。

产品贸易,原料贸易,要素贸易、投资品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递进阶段,中国目前在前两个阶段,应迅速向更高级的要素贸易和投资品贸易过渡。参股欧美企业,就是在要素和投资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互融合。前一时期,欧美一些大公司不屑与我们合作。20年前提出中国参股境外实体企业、高端企业,我们也没有条件。今天,这个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了。首先,中国经过了3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现在中国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之一,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其次,中国的一部分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运营管理能力、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解等,也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第三,就是以数百万留学生为代表的中国人,成就了“走出去”的人力资源条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第四,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改观,特别是奥运会使得外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目前的经济危机则使欧美企业有了迫切的融资需求,而要素贸易最灵活的表达方式就是并购,最便捷、最灵活,也为大家接受。因此,现在可以说是出现了一个百年一遇的良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大胆地“走出去”――参股欧美优秀的实体企业,当他的股东,当高技术公司的股东,当500强的股东,当那些品牌通道公司的股东。


(未完,全文共3514字,当前显示11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