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包括骨灰堂

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某某农村公益罕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

1.1.2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县民政局

法人代表

1.1.3项目拟建设地点

**县80个中心村

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编制单位

**县工程咨询中心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县工程咨询中心接受**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后,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3.1研究依据

1.承办单位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

2.《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

111号

4.《**省殡葬管理办法》

5.《**市殡葬管理办法》**发[2008]号

6.《**县殡葬管理办法》民发【2008】

7.《**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8.《**县“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9.《**县**镇等80个村镇发展总体规划》

10.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

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与基础数据

1.3.2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和定员、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的内容、方案.投资.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价,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县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居**市前列.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则是殡葬改革目标最终能否实现的关键。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际问题。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鼓励的,有着占地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不需要大量的水、电和采暖),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等优点。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彻底解决农村骨灰寄存难题,有效遏制农村骨灰二次土葬,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全县实际情况看,县城居民死亡人口的骨灰基本都寄存在县殡仪馆和公墓,而农村死亡入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行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群众“人士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


(未完,全文共4132字,当前显示13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