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地委书记秦如培在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10月8日)今天,地委、行署在这里隆重召开毕节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工作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毕节试验区、安顺试验区成立20周年总结大会精神,回顾总结毕节试验区成立2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安排部署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三大主题”深化改革试验,推动了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20年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重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使试验区较好地发挥了“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20年。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紧紧围绕“三大主题”,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区生产总值从17.8亿元增加到335.45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总收入从1.96亿元增加到55.06亿元,年均增长18.15%,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1.2、1.09和1.

5、0.44个百分点,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三。初步形成了“两烟”、电力、煤炭三大支柱产业,烤烟达185万担,卷烟达40万大箱,成为全国第四大优质烟区;电力装机容量806万千瓦,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年产量达3000万吨,成为全省第二大煤炭工业基地。

(二)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反贫困成效最显著的20年。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同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坚持开发式、搬迁式、参与式、救助式扶贫相结合,探索出了“三治并举”、“五子登科”、实施项目辐射带动、培植绿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等发展路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3公斤提高到351公斤。人均纯收入从182元增加到2458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6公斤、84元,恩格尔系数从72.6%下降到55.16%。绝对贫困人口从345万人减少到49.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4%下降到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97元增加到10197元,年均增长14.4%,恩格尔系数从62.89%下降到40.26%。

(三)过去的20年,是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20年

2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创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的模式,通过实施《中国3356》、长防、长治、珠治、天保、退耕还林、“四园三场”、“三林一茶”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累计造林144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上升到35.92%,比全国高出17.71个百分点。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坡改梯、水土保持等工程,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13平方公里,土地侵蚀模数从每平方公里5446吨下降到3389吨,每年减少流失量1600多万吨,不仅增强了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闭“两土”,彻底取缔“十五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不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


(未完,全文共11599字,当前显示13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