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做学生的高级伙伴

当前位置:教师资源频道>>教学论文>>初中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巨人教育品牌加盟会

10.27/28日在京举行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做学生的“高级伙伴”(上)

2009-04-21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内容摘要:当那些纯预设性的课堂被渐渐否定的时候,如何把握语文阅读课堂预设性和灵动性的“度”已成为我们目前阅读教学中最大的困惑。一个语文的阅读课堂需不需要教师在课前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对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对教学方式进行设计。如果有了这些是不是我们的课堂仍是预设性太强。笔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进行了有关问题的阅读教学实践和反思。以了解学生学情为科学合理设置话题的前提,以“用好、用足教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追求,整个课堂流程设计从课文本身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心理体验、思维方式出发,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呈现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对文本的个性理解,来探究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的话题:这就是“主话题”课堂的实质所在。

关键词:主话题主导性

缘起:春色远看近却无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无视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作出划一的指导,使学生“臣服”于教参或教师揭示的文本意义和主题思想,学生丰富的感悟和认知便在同一化和标准化的释义中磨灭殆尽。新课标的闪亮登场,无疑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驰骋天地,“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主自己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得,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这成为阐释新课标的理想境界。

然而,仔细而又冷静地观察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发现,单纯追求读者解读的“学生中心主义”、课堂教学的“学生主导主义”(这里指一切由学生操作)的现象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案例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讲课教师这样安排他的教学过程。教师以适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教师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学生先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逐步形成小组班级的学习主题;然后,学生按各自定向的学习主题进行研究性的阅读。接着小组交流,并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整个课堂由学生自己找到方向、自由讨论、发表见解,并自我反省阅读效果。

案例2:课文《人生的境界》的一个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马上对作者的人生境界说形成了两大观点。一种是赞同,一种是贬斥。双方展开了正反方辩论。气氛热烈,教师临近下课时才止住辩论说:“今天的辩论非常成功;正方、反方谁是正确的。我认为大家都有道理,都是胜方。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谢谢大家的参与。”掌声响起,课似乎圆满结束。

教学中听到的这两个教学片段,授课教师都已经领会到了新课标的主要精神,勇于解放思想,学生活动充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绝妙好辞中,教师从原来的“满堂灌”一下子变成“满堂听”。课堂中的教师似乎害怕背上扼制学生思维创新的恶名,对学生的讨论不闻不问或一味称好。整个课堂缺少教师真正的设计指导和合理的交流评价,只看到学生热热闹闹地讨论、发言和表演,却看不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挖掘。整个阅读课堂“虚化”了。

1、教材处理散————失却活水的涸辙之鱼

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提出问题,但却不能及时点拨指导、精心筛选,而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随着学生散乱的提问和思路,热烈讨论和研究。一堂课下来,学生是主体是体现了,但留给学生的只有关于课本的散乱印象,所谓是“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没有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就犹如没有源头活水的涸辙之鱼,只能在自己小小的水坑中挣扎。


(未完,全文共10323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