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静物写生—明暗表现的石膏形体与器物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美术下册《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解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这一领域应适当淡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究表现方法,培养创造力。因此,本课通过了解明暗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理解“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施教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其对物体的明暗与立体已有辨认能力。但学生一般处在以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本节课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机会。另外,学生对造型设计理念不是很清楚,采用教师引导示范,学生操作练习的模式。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经过反复思考,我这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素描基本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2、难点。素描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初步临摹练习。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是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使静态的课本内容动态化、直观化;二是运用课件展示,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五、教学方法:

以直观引导为主线,主要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明暗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明暗还可以有多种的表现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直观的感知为主线,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总结出明暗的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直观的课件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自由的表现。这样在师生的互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为有效实现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自己制作课件、绘制范图、出示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六、学法指导:

以观察法、探究法、演示法为主要学习方法。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观察、实践,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一步步的学习、领悟、表现。这样,教师只是作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索欲,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

1、观察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玩具、水果、口杯、树叶、石头等小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2、尝试体验

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这样“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

3、领悟方法

为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表现明暗变化的方法,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运用课件展示用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立体感的作品,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重点和学生共同分析使用什么工具,运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效果。这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示范作画过程。

4、实践创作


(未完,全文共10697字,当前显示14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