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春燕

引言(1)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言语互动与非言语互动。

※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

※维果斯基。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发展的“社会共享”的认知。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主体地位缺失

2、现实的师幼互动平等仍处于浅层状态,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的互相尊重,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话语霸权。※师幼虚假的交往现象。

(4)

案例1:有趣的转动

教师问:“要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幼儿:“眼珠不会转动九看不见旁边的东西了。”“脖子不会转动,头就不会动了。”“如果腰不会转动,身体就弯不下来了。”“我家就有老板椅呀。”

教师强调说。“我的问题是如果身体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就又请别的孩子回答了。

然后教师接着说。“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会转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5)

虽然教师能清楚地听到幼儿回答“我家有老板椅。”但是还没有真正听懂这句话,不能真正地理解幼儿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师看来这样的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但如果仔细分析:幼儿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老板椅呢。老板椅与身体转动有什么相关吗。就会发现幼儿所说的老板椅的意思应该是:老板椅会转动,我要是身体某些部位不能转动了,就可以坐在我家里的老板椅上,以椅子的转动来代替身体一些部位的转动。其实,老师是可以接住孩子抛来的球的,及时鼓励幼儿,帮助幼儿更清晰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再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会转动,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6)案例2:玩具要轮流玩

※为了引导大班的幼儿学会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一位教师设计了社会活动“玩具要轮流玩”。这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实录。※师:有时候好朋友之间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像他们这样:(两位幼儿一男一女进行争抢玩具的情境表演。)

师。这两位朋友在争抢玩具,这样做对不对。我们来帮助他们想想办法。

幼:男孩应该让女孩。幼:大家轮流玩。

幼:只给女孩子玩,不给男孩子玩也不公平,应该再找一个玩具。师: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幼:有一次我玩一个玩具,哥哥也想玩,就拿着他的玩具对我说:“我这个玩具很好玩。”其实,他的玩具我玩过,一点也不好玩,我就没有答应他。

师。我们要学会相互谦让,玩具要大家轮流玩。

(7)上述判断中,教师早就预设了问题的答案——教师都要绕回预先的目标上。其实,适宜的社会性行为必须经过幼儿自身的体验才能被认同并内化,与其回避、压制,倒不如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及感受,再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况,如:两个小朋友都想玩该怎么办,让孩子说说解决的办法,从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合作中问题,如苍白无力地说教说教要有效得多。

(8)

在互动的内容上,教师以自己的思维、语言、行为来代替幼儿的思维、语言,而忽略幼儿的内心感受。

※在互动的导向上,教师是互动中的主动者,幼儿是消极的受动者。

(9)

2、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的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倾斜式互动。教师发起互动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

(10)


(未完,全文共4756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