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Dacpdyw农业经济管理5

第十一讲农民收入问题

一、农产品成本核算与盈利核算

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首先明确给什么核算成本。本着“分别主次,区别对待,主要从细,一般从简”的原则,突出重点。

2.规定成本项目

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即生产费用,主要包括:

为生产农产品所耗费的种子、饲料、燃料等劳动对象的费用,劳动报酬,农机具等固定资产折旧,因管理生产和为生产服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等等。耗费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费用,按照它们的经济用途,再具体划分为若干生产费用项目。按成本项目汇集生产费用,有利于对农产品成本进行单项分析,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加强对费用开支的监督管理。

3.汇集和分配费用

费用要经过汇集和分配,才能用来计算农产品成本。成本核算过程实际上是按生产对象汇集生产耗费的过程。一般以产品类别为主,设计产品成本核算单。生产该产品时消耗的直接费用,直接列入该产品成本项目计算单;间接费用按一定原则和方法在有关生产过程或有关产品之间分摊。

4.计算农产品成本

根据按成本核算对象汇集的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具体过程是:核实主产品、副产品、联产品产量;分离主产品、副产品、联产品成本;按面积或饲养日计算亩成本或饲养日成本;计算主产品、副产品、联产品的单位成本。

5.农产品利润核算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利润,有销售利润和经营利润两个核算指标。前者指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和税金之后的余额,后者是销售利润扣除管理费并加减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后的余额。它们都是以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为基础的。

利润是衡量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指标,生产经营成果的好坏,可以通过利润总额进行考察。但利润总额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生产经营,还与经营的规模与类型、生产的任务与结构、价格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因此必须采用能反映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即利润率,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考核。总量指标和个量指标相结合,对于考察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非常重要。

二、农业收入

(一)农业收入的界定

从农业产业中获得的收入。

(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途径

改变农业产业的成本—收益关系,才算是改变了农业比较效益。实行农户兼业经营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并不能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以工补农,以工建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看是否改变了农业产业的成本—收益关系。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一般会改变农业产业的成本—收益关系,一般可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三、农民收入

(一)农民收入的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10》对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解释: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乡村人口是除上述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2009年,城镇人口621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6.59%;乡村人口7128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3.41%。

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6》,2005年,乡村人口有9490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2.6%,乡村劳动力有50387万人,农业劳动力有29976万人。(显然是户籍口径。)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2005年,乡村人口有7454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7.01%。(显然是所谓的常住人口口径。)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

“农村住户调查”是国家的重要统计调查项目之一,由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负责实施。2009年,农村住户调查是以各省(区、直辖市)为总体,直接抽选调查村,在抽中村中抽选调查户。综合运用多种抽样方法确定住户调查网点。农村住户调查网点分布在全国7100多个村,共抽取了68000多个样本农户。

关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指标解释:


(未完,全文共5953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