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放大与缩小(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例1、例2。

教材简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材是新课标实行后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是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有机结合的一节课。在现实情景和画图活动中,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纸、直尺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感知现象

同学们,喜欢刘翔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刘翔,这里还有一张刘翔的照片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提问:老师这是在做什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较,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长方形画的长变长了,宽也变长了;整个画面比原来大了;形状没变等等。

导入: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没有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电脑上放大长方形画面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图形的放大上,初步感知图形放大是整体性的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二、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指名一生读数学信息。师:观察这些数据,算一算,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未完,全文共2532字,当前显示8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