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很荣幸,在最近几周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堂上观看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曾经的我只能算是一个无知的热血青年,盲目爱国,却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国情。观看了此片,我对我国国情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虽不算深入,但是我仍然很庆幸我了解到了那些我不知道的知识。它让我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中央电视台组织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就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如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客观阐释与解读,是一部国情教育的好教材。这部纪录片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下面通过对影片的观看,我来谈一谈我对我国国情的一些认识。

首先谈一下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发展。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仅为1.8%,到2008年已提高到6.4%。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07年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0万人。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未完,全文共3325字,当前显示9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