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做人当立身修德

修德做人

据说,不论是东方的女娲在捏人时,还是西方的上帝在造人时,他们都没有任何偏爱,只是平等给予每个“物体”以人的生命。而在今后的旅途上,有的人出类拔萃,有的人一生平庸,有的人违法犯罪。究其原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他的人生轨迹有着决定性影响。

谈到德的特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任宝菊教授认为,其实,德这一概念并不空泛。我国文化沧桑几千年,历久而弥新。它所提倡的日用伦常,是人们在讲礼仪、崇规范、重人伦中,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逐渐固化而来,最能反映人类的普遍性、根基性、共同性,最具有调适人日常生活方式的适切性。

关于修德与做人,远在2500年前,先贤就有这样的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德育,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拿生儿育女来说,首先,生子离不开德。一个人如果有德,讲“仁义礼志信”,则能时时保养五脏,而五脏调和了才能生子。如果不能生子女,要看自己行为举止是否不当。如果缺少德,自己又不改正错误的行为,无子必然是一种报应。除生子外,教子更离不开德。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本身比单纯生育一个孩子难很多。如果孩子和父母都讲“仁义礼志信”,孩子才能贤良,今后才能成为栋梁。如果孩子都贤良了,那么整个国家乃至全球才能存德存仁,呈现祥和之象。

古人还认为,修德与做人是一个春风化雨、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代,在人格素养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趁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能够接受最有价值的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记永恒的真理,必将受益终身。

如何修德呢。古人看来,首先一定时时关照内心,不断提升素养。善恶就在一念间,心里想着善,行为才会善;如果想着恶,即使帮助别人做了好事也并非真心。所以一定要时时关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对于任何事情,要内观自己的起心动念,问问为什么会这么说这么做。自己是如何想的。发现不好的念头,一定及时改正。其次,还要时时悔过并悔而改之,处处小心谨慎,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是好事、善事,不能认为事小就不做。而对于坏事、恶事,也不能认为事小就可以做。所以,有德的人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君子善独其身;而小人最怕和其他人在一起时暴露自己,而独处时又因为没有他人监督而做坏事。孝亲尊师是根本

目前,被媒体称作“孝心感天动地”的小邵帅,正成为当代孩子学习如何做人的榜样。邵帅1岁时父母离异。12岁时,在北京打工的妈妈患了白血病。为了陪伴妈妈并治好妈妈的病,品学兼优的邵帅尽管在书法和绘画方面获得过国际大奖,他仍然选择搁浅自己的爱好,甚至放弃了到徐州最好的中学上学的机会,央求姥爷到当地教育局办理了申请休学一年的手续,来到北京照顾生病的妈妈。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到医院给妈妈做饭,回家后再做中午饭。当得知治好妈妈的病需要骨髓移植时,他争着要医生为他和母亲配型。为了省钱,他从不在外面吃饭,不买汽水喝,什么都舍不得买。现在,他最发愁的是为妈妈治病的钱从哪里来。面对这些,邵帅的解释很朴素:我爱妈妈,她给了我生命,没有妈妈哪有我啊。哪个孩子碰到这事会不救妈妈啊。


(未完,全文共4369字,当前显示12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