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

金融危机中我县的就业形势和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县煤炭、电力等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县内就业岗位减少。主要的劳务输出地珠三角、长三角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很多企业减产、歇业、停产,总体劳动力需求减少,很多农民工纷纷返乡,给我县的就业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当前,初、高中、大、中专生既将毕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结合我县实际,我认为只有按照县委、政府扎实推进“四县”战略的目标,增加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市场网络、增强就业服务能力,提高外出民工组织化程度,打造我县劳务输出品牌,解决好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两大突出问题,是金融危机中应对我县就业工作的最好对策。

一、大力实施“四县”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结合我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战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就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资源开发,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物流、交通运输、乡村旅游、社区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以县城、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着力培育一些综合型、加工型、商贸型、旅游型的小城镇、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狠抓中央实施的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加快振兴煤炭、电力行业尽快走出困境,增强吸纳劳动力。同时要求我县大型企业习酒公司、三元公司等不减员。

二、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强引导,打造劳务品牌

我县存在,劳动力素质不够高,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就业观念滞后。城镇不少求职者期望就业岗位体面轻松和待遇优厚,很多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就业,成为“垦老族”;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第二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在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其以上、初中文化、小学或文盲半文盲的分别占5.1%、35.2%、49.7%,第二代农民工对打工收入要求过高,没有第一代农民工吃苦耐劳。三是职业技能较弱。求职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不少求职者只能找体力活岗位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有劳动力难就业,有空岗位难招工”的现象。并且,我县劳务经济没有形成品牌,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较弱,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受历史、地域、文化、经济、技术、观念的影响,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开展滞后,在外务工人员多数从事简单工种,高技术人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不多,带动性不强,收入相对低、整体竞争力不强,没有专门驻外办事处加以引导。


(未完,全文共4263字,当前显示11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