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与规则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锐减、失业加剧。作为一个出口依存度超过30%的发展中大国,出口受到外部需求急剧萎缩造成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促进就业本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当务之急。运用政府法制来促进就业,规范政府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与危机中的法制建设

国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并保障政策的长期有效实施。国家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措施,积极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通过给予定额税收减免、发放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劳动法》对促进就业作了专章的规定。我国政府促进就业的基本规则有:

1.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2.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3.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4.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

对于政府法制在危机中促进就业的作用有一种消极的看法,认为政府应当减少干预,多由市场本身来运做。但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中,美国政府的做法正好相反。当时高达25%的失业率使劳动市场几近瘫痪,美国政府承认减少失业是政府的责任。罗斯福的“新政”采取了政府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措施,开启了政府调节劳动需求、促进就业的政策与立法。二战后,为应对战后失业率重新上升的局面,美国接连制定了《全面就业法案》(1945年颁布)和《就业法》(1946年通过)。

《全面就业法案》根据经济危机中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法制规定:所有能工作和寻找工作的美国公民,都有权利获得有用的、有报酬的和稳定的全日制就业。为保证实现这一目标,总统在每年开始时要向国会提交全国生产和就业预算。预算要说明在这一财政年度中预计的劳动力规模、与此相应的充分就业下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时说明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预期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并计算出充分就业下国民生产总值和预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进而提出政府为弥补充分就业下国民生产总值与预期国民生产总值间“紧缩缺口”或者“扩展缺口”而应当采取的政策和立法。《就业法》进一步确定美国政府对宏观经济干预和调节的任务和目标,规定了联邦政府对社会就业水平承担责任,政府要力争实现最大就业。

不难看出,在危机中,政府法制对于就业必须实行更加强有力的干预。一方面要限制市场萎缩对就业的危害,另一方面则是要采取“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措施”。美国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与立法缓解了失业的严重性,20世纪40年代后的失业率平均低于30年代及30年代之前。政府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也由此成为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就业促进法》规定政府促进就业的具体规则

1.建立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a、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就业歧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帮助。c、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依法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

2.建立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3.建立统

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未完,全文共8161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