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良好的品行是为官做人之要[★]

领导干部要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

做人做事为官是个大命题。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中,有的人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敬业爱民、时刻自律,受到百姓广泛传颂,流芳千古;有的人违背做人做事为官之道,谗上欺下、不顾廉耻,遭到群众痛恨唾骂,遗臭万年。做人做事为官之道是什么。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其人生实践为之作了最好的诠释。

一、做人要正

做事先做人,做官也要先做人。古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而后求能,都是把修身做人摆在了第一位。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也讲出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就是说:做人要有信念、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

信念要端正。范仲淹于公元989年生于徐州,出生第二年父亲去世,29岁的母亲贫无所依,改嫁常山朱家。他少年便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救人和读天下书、穷天下事的志向。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来到当时的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县内)昼夜苦读。一次真宗皇帝巡幸这里,同学们都争先出去观瞻圣容,他却仍闭门读书,别人怪之,他说:“日后再见,也不晚。”足见其志之大,其心之静,其信之诚。4年之后,他中进士,在殿试时终于见到了真宗皇帝。受封建时代的桎梏,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和中国历朝历代的读书人一样多少带有功利色彩。而我党一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奋斗目标,与封建官僚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一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领导水平,坚持把学与思、知与行很好地统一起来,自觉地把科学理论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二要把改造世界观作为终生任务。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世界观改造,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要加强道德修养。领导干部要做到慎独慎微,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反躬自省。

心态要摆正。范仲淹一生为官37年,政治生涯历经四起四落,前后四次被贬出京城。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不管是在朝廷当官,还是在地方当官,他一以贯之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心态。做人正心以为本,领导干部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一要有荣辱心。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知荣辱、明是非。二要有知足心。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知足常乐并不是不思进取、放弃追求,而是强调一种对待荣辱得失超脱淡定的心态,强调的是在履行岗位职责上要追求卓越,在一己之利上要超脱一些。三要有感恩心。学会感恩,既是做人之道,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

待人要公正。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年的进士,也是一个热血报国的忠臣。滕子京知泾州时,被人告他挪用公款15万贯。仁宗大怒,要查办。范仲淹力保滕子京无大过,如有事甘愿同受处分。很快,经查明这15万贯钱,皆是用于军饷。这样滕才没有被撤职,而是在庆历四年(1044年)贬到了岳阳。后来,滕重建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之写一篇记,于是有了《岳阳楼记》这一段佳话。古语讲“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公就是公道,要忍所有私而行大义,去除心底一切私心杂念,秉公办事;正就是正派,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当以肝胆相照的精神、公道正派的作风待人。明白人人都有长处,相互学习;明白人人都有难处,相互关心;明白人人都有短处,相互提醒;明白人人都有错处,相互包容。

二、做事要勤


(未完,全文共4554字,当前显示14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