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某镇发展劳务经济经验材料

树品牌固基地培育支柱产业

**镇位于**县东北部,全镇8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农村实有劳动力1.2万人。2004年全镇转移劳动力51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2.5%;2005年转移劳动力631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2.2%,劳务收入3500万元,占全镇gdp的2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以上。

一、抓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方法

1、加强引导,转变观念。在贫困的半山区农民心中,“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等陈旧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农民宁肯死守自己的1亩3分薄地过苦日子,也不愿挪动一步出门挣钱。“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祖祖辈辈对生活质量要求很低,认为:有饭吃、能填饱肚子就行;有衣穿、能遮身去寒就行;有房住、能避风挡雨就行。农民这些保守观念、低追求致使我镇劳务输出起步难,发展更难。镇里1999年与烟台签订了300人的用工合同,经多方动员,只有116人报名前往。针对这种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迅速在全镇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走出农村,学会赚钱”活动,号召农民外出务工,挣钱致富。镇上为劳务输出的典型示范户命名授牌,披红戴花,在全镇干部群众中营造了一种“务工致富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观念更新,万两黄金。从此,封闭落后的双岔河人开始走出乡村,闯荡世界,从开始转移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年转移5000多人。这些人上省城、进京城、下闽粤、闯关东,活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几年来从外地挣回大量现金,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近年来,尝到了务工致富甜头的**人已经由过去被动的“要我出去”转变为自发的、主动的“我要出去”,逐步形成了一种气候。为了保持这种良好势头,进一步把我镇的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多次对我镇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镇主要领导组织人员,深入到北京、山东、天津等地用工单位考察回访,精心制作了《离开土地挣钱去》、《创业者的足迹》等多部电视专题片,编印了《**外出务工创业者典型事迹简介》等宣传材料。各村两委班子也非常重视劳务输出,他们利用广播、黑板报、刷写标语、请务工能人现身说法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和相关知识,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和激励更多的人外出创业,积累资本,建设家乡。


(未完,全文共3740字,当前显示9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