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中的“中国化”,包含了双重要求:一方面,强调“中国化”,是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科学的出发点。所谓要有一个科学的出发点,就是我们常讲“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强调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出发点是客观实际。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化”,是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出发点。所谓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出发点,就是“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三个理论要求。一个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三个理论要求,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进而研究总结中国现实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二是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并在同外国经验的深刻比较中使之上升为理论,充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去;三是通过民族形式包括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内容上努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形式上也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和要解决的是近代中国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实现了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胜利完成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推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华民族获得了真正的独立,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

为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二个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开始了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结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经历了以1956年为起点和以1978年为起点的两次探索、两次“结合”才完成的。

“第二次结合”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来的。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决非轻而易举之事。如何把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开始就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殚精竭虑的问题。

由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深深地吸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成为当时我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讨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会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值得认真研究,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正是这种揭开盖子所起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吴冷西在《十年论战》一书中,曾回忆毛泽东的一段重要讲话,毛泽东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


(未完,全文共4420字,当前显示14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