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思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着力构建核心价值观

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确立起能够自觉而又正确地评判事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凸显出来了。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已经受到了颠覆性的冲击。

价值观同世界观相联系,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注意或掌握这样一些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工人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为核心;要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中去研究,要从人民群众最熟悉的话语中去概括。

有一个提法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自强互爱,振兴中华。这里所讲的“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集体的人即人民群众,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工人阶级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今天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根本途径。自强互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体现。振兴中华,既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相联系,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当下的要求,是我们今天的重要价值追求。

另一个提法是。民主、科学、创新、和谐、强国。这五个价值追求,同上面五句话的精神是一样的,只是在表述上更简洁,更具有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观念的色彩。

正确理解文化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丹增

我们要正确理解中央文化发展的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把文化一窝蜂地搞产业化,争相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有牺牲生态环境追求经济发展的教训,现在不能以牺牲文化价值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文化化人。文化化了的人,有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仰、美好的追求,对大自然讲恩德

与敬畏,对人际关系讲诚信与和谐,对自己的行为讲约束与律己。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智慧、价值和追求,连接着全民族成员的人情、亲情、族情。文化的目标是,造就依据原则的政治,付出劳动的财富,讲求诚信的商业,提倡人性的科学,无私奉献的信仰。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市场商品的假冒伪劣,高等学府的论文抄袭,科研单位的成果造假,食品药品的生命损害以及官场的吹捧之风、拍马之风、假话之风等,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只有用一种文化方式整合群体力量。文化力量,在于文化的塑造力、凝聚力、推动力、创造力、辅助力。


(未完,全文共5919字,当前显示12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