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推进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一、我市弱势群体及救助工作现状

目前,我市有城乡低保对象、农村特困群众、五保供养对象等弱势群体19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在7.58万城乡低保对象中,失业人员有1.22万人,失地农转非人员9802人,离岗人员7288人,离退休人员1886人,其他人员3.23万人。全市3.15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仍然生活在温饱线下,有17.81万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37元-1000元)未实现稳定越温,在温饱线上徘徊,随时可能返贫;有226个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

近年来,我市初步建立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基本框架,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自1998年我市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已累计保障城镇生活困难群众293多万人次,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亿多元。保障标准从100元提高到130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60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全市共建设了150个扶贫新村,新改建通村公路3109公里,解决了395个村不通公路问题,新建了27所中小学,改造了42所乡镇卫生院,实施了1818户移民搬迁工程,完成了1200人的劳务扶贫工程,解决了全市2.1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全市9.4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稳定越温,使150个贫困村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未完,全文共1968字,当前显示62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