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治企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企业综合大全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对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理论上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也是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方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制度是保证。没有制度,反腐倡廉无从谈起。有了制度,教育、监督、惩处就有了依据,有了保证。因此,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无论是治本,还是预防,都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这些年来,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据中央纪委统计,改革开发以来,全国省(部)级以上机关先后制定党风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3000多项。其中,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大法规制度,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还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了要制定实施的118项制度。如果加上基层单位制定的,肯定不计其数。所以,可以说我们不缺少立法,也不缺乏制度。但是,在反腐败制度日益增加与腐败现象不绝、大案要案频发之间的矛盾加剧,制定制度与违反制度之间的“拉锯战”始终存在的现实面前,值得令人深思。究其原因:

一、在制度的制定上,缺乏系统性。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经济转轨变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体制并存的历史阶段,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通道已经打开。由于权力与市场共同参与资源分配,造成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大量政治、经济租金产生和市场扭曲等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我们比较注重单项制度的建设,但在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方面做的不够,各项制度在彼此衔接、

相互配套上有所欠缺,形成不了综合效应。制度的不完备,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给腐败分子有空可钻,有机之乘。如,财产申报制度是世界各国公认的重要反腐败“阳光法案”。各单位都制定了《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但这项制度应该由谁来监督落实,或申报的情况如何核定、对瞒报的如何处理,都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和规定,结果往往流于形式,最终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的、配套的监督制度,到腐败分子案发时才发现存有大量不明财产,使本该发挥

二、在制度的推进上,缺乏具体化。这些年来,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规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性。但这些制度在地方和基层能不能落实,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具体化”。在现实中,有不少单位将中央的文件照搬照套,不把原则性要求具体化,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更加明晰、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这虽然表面上是贯彻了,但在推进和执行上则大打折扣。另外,在制度的推进上,多数侧重于实体性的规定,正面要求的制度多,追究处罚的规定少,比较注重明确“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在把实体性要求程序化、具体化方面做的不够,缺少规定“这些事情该怎么做”,“应按何种程序去做”,“不这样去做该怎么处置和追究”,使实体性的要求缺乏程序上的保障和惩戒的标准与力度。


(未完,全文共4359字,当前显示14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