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树立新理念建设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内容上实现“四新”

第一,建设新农村,必须明确新的发展思路。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建设重点,一直没有放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上,而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以农补工、以乡补城的发展思路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和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农村的发展思路上先后进行过三次重要的探索,但基本上都是单纯地围绕农村、农业、农民的内部力量寻找出路,并没有真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彻底解决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现在,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农村发展思路上的转折点,即不再把解决“三农”问题单纯地看作是农业、农村、农民内部的事情,而是一个涉及到科技进步、工业建设、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都要与之协调配套、相互支持促进的系统工程。这样就将我们从过去的城乡分治、工农分立的传统思路中引导出来,放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规划。这是我们在农村发展思路上重大而全新的转变。

第二,建设新农村,必须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一直推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这种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曾经为改变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作过很大的努力,包括大力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实行制度。后来,我们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绝大多数农民仍旧处在一种单挑独干、万事不求人的“小而全”生产模式中。“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因此,按照新的增长方式的要求,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同时,通过各种新型的经济合作形式把农民们团结起来,大力培育围绕“三农”服务的各种组织体系,不断拓展社会化专业分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有效调整,从而在运行机制上保障农民的不断增收,应该是我们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的重要抓手。


(未完,全文共3992字,当前显示11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