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谁来经营中国科普] 中国科普

近些日子此起彼伏的养生怪现象,迎来了冲击波般的质疑声,却并不妨碍“张神医”、“李神医”你方唱罢我方亮相的轮番登场,混淆了人们的视线,模糊了人们的理性。这些夹杂着奇谈怪论的“养生论调”,愣是忽悠得人们五体投地,原因何在。

记者将这一疑惑在不同场合中抛给知名的科学家,科普专家,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不谋而合的是将矛头指向了科普短板:公众的科学素养还不高,尚需权威专家答疑解惑;在人们日渐高涨的需求下,科普人才显得更为紧缺,专业素质也不够过硬;缺乏激励机制,牵绊了全民科普的脚步……

答案的背后,暴露了我国科普能力建设的不足,击中了科普人才匮乏的软肋。如果不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当下一轮“神医”来袭时,我们依然毫无还击之力。“破解这一怪圈,还得培养,造就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公众信得过的科普人才队伍,能在关键时刻发出科学的声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一语道破关键。

适逢全国两会,记者就“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话题走访了与会相关委员,代表和科学家,希望能为寂寞前行中的科普解惑、打气。

遭遇尴尬科普“专业”谁来打分

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比5年前的1.6%有了很大进步,仍落后发达国家20年。另一组数据是,2008年全国已有科普人员176万人,全国每万人口拥有科普人员13.4人,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时间和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一方面是人们日益高涨的科普需求,一方面是相形见绌的科普人才队伍。

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7月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科普人才规划》),对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首次以规划形式做出宏观安排和部署,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先河。

《科普人才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其中,专职50万人、兼职350万人(含注册科普志愿者220万人);全国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才达到300万人,占科普人才总数的75%。

有了“规划”的保驾护航,科普人才队伍便有了建设蓝图。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专职科普者谁来打分,如何评定。


(未完,全文共2772字,当前显示8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